当前位置:淳美吧 > 智慧生活 > 心理 > 比的应用题的五种类型
手机版

比的应用题的五种类型

来源:淳美吧 阅读:9.91K 次
比的应用题的五种类型

一、分数形式

这种形式的题目是它把比写成分数形式,这样迷惑学生

例、六(1)班有50人其中女生是男生的2/3,男生和女生各多少人?

二、总量不明显

这种题目是待分配的总量不明显,需要先求出总量。

例、甲乙丙三人共同生产100个零件,甲完成了三成,乙和丙完成的数量比是2:5,乙和丙各完成多少个?

三、比不明显

在这种形式的题目中,几个项的比不明显,只有先找到几个项的比,才能够“按比例分配”。

再如,一批零件共200个,由甲乙丙三个工人生产,甲乙两人生产的零件数之比是3﹕4,甲比丙多生产30个,他们三人各生产多少个

四、已知比的某一项的具体量,求另一项的具体量

这种题型是已知两个量的比,并且知道比的前项或后项的具体量,求另一项的具体量。

例、小红读一本故事书,已读的和未读的页数的比是2﹕7,已经读了24页,还剩下多少页

一、连比问题

连比就是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数组成的比。

一般来说,如果甲:乙=a:b,乙:丙=b:c,那么甲:乙:丙=a:b:c,也就是通过找中间量将两个比转换成一个比。

但实际上中间量在两个比中往往所占份数不一样,这时就需要找中间量的最小公倍数,依据比的基本性质,把两个比的转化成一个比。

【例1】已知甲数:乙数=3:4,乙数:丙数=7:6,请问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多少

【解析】两个比的中间量是乙数,乙数所占份数分别是4份和7份,那么找到4和7的最小公倍数28,根据比的基本性质:

甲数:乙数=3:4=21:28

乙数:丙数=7:6=21:24

那么 甲数:乙数:丙数=21:28:24 。(注意结果如果可以化简,需要化成最简整数比)

【例2】甲数是乙数的3/10,乙数是丙数的4/9,求这三个数的连比。

【解析】这道题并没有给出三个数的数值,而是给出了两两之间的倍分关系,那么咱们可以使用份数法来解决:

甲数是乙数的3/10,如果乙数是10份,那么甲数就是3份,甲数:乙数=3:10

乙数是丙数的4/9,如果丙数是9份,那么乙数就是4份,乙数:丙数=4:9

乙数是中间量,10和4的最小公倍数是20,那么

甲数:乙数=3:10=6:20

乙数:丙数=4:9=20:45

那么 甲数:乙数:丙数=6:20:45。

【练习】甲乙两人的邮票数之比为5:6,乙丙两人的邮票数之比为7:9,甲乙丙的邮票数之比是多少已知三人的邮票总数是131张,那么甲乙丙各有多少张邮票

二、比与行程问题结合

这类应用题实际上解题思路并不复杂,按比分配的基本思路没有变化,行程问题的基础数量关系也没有变化,两者结合起来考察,只要一步一步梳理清楚已知条件和已知量,思路就会很明晰。

例1、两个城市相距360米,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分别从这两个城市同时开出,相向而行,3小时后两车相遇。已知客车和货车的速度比是5:7,那么客车和货车每小时各行驶多少千米

【解析】第一句话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相遇问题:相遇路程=速度和×相遇时间速度和=相遇路程÷相遇时间相遇时间=相遇路程÷速度和。本题已知总路程和相遇时间,那么可以求出两车的速度之和。

速度和=总路程÷相遇时间=360÷3=120km/h。

第二句话已知客车和货车的速度比是5:7,那么只要把速度和120km/h按照5:7分配即可。

120÷(5+7)=10

客车速度=10×5=50km/h

货车速度=10×7=70km/h

例2、一条路全长12千米,分成上坡、平路、下坡三段,这三段路程的长度之比是1:2:3。王强走完这三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是4:5:6。已知他上坡的速度是每小时5千米,那么王强走完全程用了多长时间

【解析】行程问题中的分段问题,这类题型的要点是分段分析。已知总路程和三段路的长度比,那么上坡、平路、下坡三段的长度都是可以按比分配求出来的:

上坡路程=12÷(1+2+3)×1=2千米。(平路、下坡用不到就不算了)

又已知王强的上坡速度,根据时间=路程÷速度,可求出王强上坡所用时间:

上坡时间=2÷5=2/5小时。

已知上坡时间和上坡、平路、下坡的时间比是4:5:6,可再按比分配求出总时间:

上坡时间是2/5小时,占4份,那么每一份是2/5÷4=1/10小时

总时间是4+5+6=15份,也就是1/10×15=3/2小时。

【总结】按比分配问题与行程问题结合,需要灵活运用行程公式以及按比分配思想。根据形成公式求出对应的数量,再根据这个数量在比中所占的份数求解出一份量是多少。

【练习】一段路全长36千米,分成上坡、平路、下坡三段,这三段路程的长度之比是2:3:4。小华走完这三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是4:5:6。已知他上坡的速度是每小时4千米,那么小华走完全程用了多长时间

三、比与几何问题结合

与行程问题类似,比与几何问题结合在一起的时候,也需要灵活运用几何公式来求出必要的量,然后结合按比分配的思路求解。常见的包括与几何图形的周长、棱长、角度以及表面积、体积结合,那么需要把几何公式熟记于心。

【例1】赵老师用60cm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教具(铁丝无剩余),长和宽的比是3:2。长方形教具的长和宽是多少面积是多少

【解析】60cm长的铁丝相当于这个长方形的周长,长方形周长=(长+宽)×2

那么长+宽=60÷2=30cm,长:宽=3:2

那么长=30÷(3+2)×3=18cm宽=30÷(3+2)×2=12cm

长方形面积=长×宽=18×12=216平方厘米。

【例2】等腰三角形的一个顶角和一个底角的度数之比是2:1,那么顶角是多少度

【解析】等腰三角形的特征:2条腰长相等、2个底角相等。

那么这个三角形三个角的比为2:1:1。

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°,可求得一份量为180°÷(2+1+1)=45°,顶角=45°×2=90°

或者根据三个角的比为2:1:1可判断出这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,顶角为90°。

【练习】一个棱长总和为 216 cm 的长方体,它的长、宽、高的比是 4 : 3: 2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chunmeiba.com/zhihuishenghuo/xinli/yo4p64.html

Copyright © 2024. 淳美吧 All right reserved. 浙ICP备20204785号-2

文字美图素材,版权属于原作者。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,若涉及版权问题,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,立即处理。